"扼腕叹息"中的"扼腕"究竟是什么意思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15 18:48:02
为什么是"扼腕"这个姿势呢?最开始出现这个词是在怎样的情景下?

。“扼腕”就是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,表示振奋或激愤的情绪。现在一般表示惋惜的情绪,是书面语言。如:扼腕叹息,扼腕长叹等。见于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。

  1. 扼腕,一词是从史实中留下来的词语。是用手掐住的意思;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。形容思虑、愤怒、激动等心理活动,是书面语言。

  2. 扼腕叹息[è wǎn tàn xī]: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。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。

  3. 典故:

            “扼腕”一词就是从这段史实中留下来的。“扼”音è,动词,是用手掐住的意思;“腕”就是手腕。“扼腕”就是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,表示振奋或激愤的情绪。现在一般表示惋惜的情绪,是书面语言。如:扼腕叹息,扼腕长叹等。见于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。

            战国时期,秦国将领樊於期得罪了秦王,他的父母及家族不少人都惨遭杀害,他只身一人逃亡到燕国。秦王不罢休,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官位来悬赏捉拿樊於期。

            樊於期到燕国后,被燕太子丹收留。太子丹早就痛恨秦王,所以对樊於期非常同情,并且待他很好。

            秦国自然对燕国很不满,不断向燕国施加压力,扬言要进攻燕国。太子丹广泛招揽人才,想派勇士去刺杀秦王。

            经过别人的介绍,太子丹找到有名的侠士荆轲,荆轲也接受了刺杀秦王的艰巨任务。为了完成这个任务,荆轲认真地琢磨了一番,他认为必须带上秦王极需要的礼物,才可能受到接见。于是决定带上燕国的详细地图和他悬赏捉拿的要犯樊於期的头颅,以作为晋见的礼物。

            荆轲把自己的想法报告了太子丹,可是太子丹一再犹豫,他实在不忍心杀害为避难而投奔他的樊於期。

            在这种情况下,荆轲只好亲自去见樊於期。寒暄之后,他对樊於期说:“秦王对